凯发app平台官网 访问手机版

《桃花源记》的原文打印版、繁体版、对照翻译及详解(陶渊明)-凯发app平台官网

《桃花源记》由陶渊明创作

题记:

元熙二年(公元年)六月,刘裕废晋恭帝为零陵王,次年,刘裕采取阴谋手段,用毒酒杀害了晋恭帝。这些不能不激起陶渊明思想的波澜。他无法改变、也不愿干预这种现状,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与美好情趣。《桃花源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原文:

桃花源记

东晋-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桃花源记繁体版(已校对):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前行,欲窮其林。
      林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儼然,有良田 、美池 、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垂髫,並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來問訊。自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歎惋。人各延至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不足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路,處處誌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所誌,遂迷,不得路。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遂無問津者。

说明:古文之家的工作重心是对古诗文进行校对并注音,我们所提供的译文、注释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聚合,仅供参考,文章所涉及的字、词发音请以拼音版作为主要参考。
    对照翻译: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渔为生。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一天,他顺着溪水行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水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纷纷的散在地上。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渔人对此(眼前的景色)感到十分诧异,继续往前行船,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发源地,于是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光亮。
    便舍船,从口入。
    于是他下了船,从洞口进去了。
    初极狭,才通人。
    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人通过。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的。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到处可以听到。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花源以外的世人完全一样。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老人和小孩们个个都安适愉快,自得其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村里的人看到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
    具答之。
    渔人详细地做了回答。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里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做客),设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就都来打听消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一一详尽地告诉了他们,听完以后,他们都感叹惋惜。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
    停数日,辞去。
    渔人停留了几天,向村里人告辞离开。
    此中人语云:“
    村里的人对他说:“
    不足为外人道也。”
    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旧路回去,处处都做了标记。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到了郡城,到太守那里去,报告了这番经历。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终于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志向高洁的隐士,听到这件事后,高兴地计划前往。
    未果,寻病终。
    但没有实现,不久因病去世了。
    后遂无问津者。
    此后就再也没有问桃花源路的人了。
      

    注释:

    选自《陶渊明集》卷六(中华书局1979年版)。
    〔太元〕东晋孝武帝年号(376—396)。
    〔武陵〕郡名,今湖南常德一带。
    〔缘〕沿着,顺着。
    〔鲜美〕新鲜美好。
    〔落英〕落花。一说,初开的花。
    〔缤纷〕繁多的样子。
    〔异〕惊异,诧异。这里是“对……感到惊异”的意思。
    〔欲穷其林〕想要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穷,尽。
    〔林尽水源〕林尽于水源,意思是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
    〔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不真切。
    〔才通人〕仅容一人通过。才,仅仅只。
    〔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开阔敞亮。
    〔俨(yǎn)然〕整齐的样子。
    〔属〕类。
    〔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阡陌,田间小路。
    〔相闻〕可以互相听到。
    〔悉〕全,都。
    〔黄发垂髫(tiáo)〕指老人和小孩。黄发,旧说是长寿的特征,用来指老人。垂髫,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
    〔乃〕于是,就。
    〔具〕详细。
    〔要(yāo)〕同“邀”,邀请。
    〔咸〕全,都。
    〔妻子〕妻子儿女。
    〔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遂与外人间(jiàn)隔〕于是就同外界的人 隔绝了。遂,于是就。间隔,隔绝不通 音讯。
    〔乃〕竟然,居然。
    〔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
    〔为具言〕向(桃花源中人)详细地说出。 为,对向。
    〔叹惋〕感叹惋惜。
    〔延〕邀请。
    〔语(yù)云〕告诉(渔人)说。“语”后省 略“之”,代渔人。
    〔不足〕不值得,不必。
    〔便扶向路〕就顺着旧路(回去)。扶,沿着 顺着。向,先前的。
    〔志〕做记号。
    〔及郡下〕到了郡城。及,到。郡,指武陵郡。
    〔诣(yì)〕拜访。
    〔南阳〕郡名,在今河南南阳一带。
    〔刘子骥〕名(lín)之,字子骥,《晋书·隐 逸传》里说他“好游山泽”。
    〔规〕打算,计划。
    〔未果〕没有实现。
    〔寻〕随即,不久。
    〔问津〕询问渡口。这里是“访求探求”的 意思。

陶渊明相关作品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燕丹善养士,志在报强嬴。 招集百夫良,岁暮得荆卿。 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 ...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
陶渊明(东晋)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汉族,东晋浔阳

桃花源记图片
凯发app平台官网 www.cngwzj.com icp备案: 
古文投稿凯发app平台官网的联系方式 邮箱:cngwzj@foxmail.com 本站非赢利组织,为个人网站,所有内容仅供学习和交流,如无意间侵权,请联系告知,立马删除。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