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发app平台官网 访问手机版

《信陵君救赵论》的原文打印版、对照翻译(唐顺之)-凯发app平台官网

《信陵君救赵论》由唐顺之创作

原文:

信陵君救赵论

明代-唐顺之

  论者以窃符为信陵君之罪,余以为此未足以罪信陵也。夫强秦之暴亟矣,今悉兵以临赵,赵必亡。赵,魏之障也。赵亡,则魏且为之后。赵、魏,又楚、燕、齐诸国之障也,赵、魏亡,则楚、燕、齐诸国为之后。天下之势,未有岌岌于此者也。故救赵者,亦以救魏;救一国者,亦以救六国也。窃魏之符以纾魏之患,借一国之师以分六国之灾,夫奚不可者?
  然则信陵果无罪乎?曰:又不然也。余所诛者,信陵君之心也。
  信陵一公子耳,魏固有王也。赵不请救于王,而谆谆焉请救于信陵,是赵知有信陵,不知有王也。平原君以婚姻激信陵,而信陵亦自以婚姻之故,欲急救赵,是信陵知有婚姻,不知有王也。其窃符也,非为魏也,非为六国也,为赵焉耳。非为赵也,为一平原君耳。使祸不在赵,而在他国,则虽撤魏之障,撤六国之障,信陵亦必不救。使赵无平原,而平原亦非信陵之姻戚,虽赵亡,信陵亦必不救。则是赵王与社稷之轻重,不能当一平原公子,而魏之兵甲所恃以固其社稷者,只以供信陵君一姻戚之用。幸而战胜,可也,不幸战不胜,为虏于秦,是倾魏国数百年社稷以殉姻戚,吾不知信陵何以谢魏王也。
  夫窃符之计,盖出于侯生,而如姬成之也。侯生教公子以窃符,如姬为公子窃符于王之卧内,是二人亦知有信陵,不知有王也。余以为信陵之自为计,曷若以唇齿之势激谏于王,不听,则以其欲死秦师者而死于魏王之前,王必悟矣。侯生为信陵计,曷若见魏王而说之救赵,不听,则以其欲死信陵君者而死于魏王之前,王亦必悟矣。如姬有意于报信陵,曷若乘王之隙而日夜劝之救,不听,则以其欲为公子死者而死于魏王之前,王亦必悟矣。如此,则信陵君不负魏,亦不负赵;二人不负王,亦不负信陵君。何为计不出此?信陵知有婚姻之赵,不知有王。内则幸姬,外则邻国,贱则夷门野人,又皆知有公子,不知有王。则是魏仅有一孤王耳。
  呜呼!自世之衰,人皆习于背公死党之行而忘守节奉公之道,有重相而无威君,有私仇而无义愤,如秦人知有穰侯,不知有秦王,虞卿知有布衣之交,不知有赵王,盖君若赘旒久矣。由此言之,信陵之罪,固不专系乎符之窃不窃也。其为魏也,为六国也,纵窃符犹可。其为赵也,为一亲戚也,纵求符于王,而公然得之,亦罪也。
  虽然,魏王亦不得无罪也。兵符藏于卧内,信陵亦安得窃之?信陵不忌魏王,而径请之如姬,其素窥魏王之疏也;如姬不忌魏王,而敢于窃符,其素恃魏王之宠也。木朽而蛀生之矣。古者人君持权于上,而内外莫敢不肃。则信陵安得树私交于赵?赵安得私请救于信陵?如姬安得衔信陵之恩?信陵安得卖恩于如姬?履霜之渐,岂一朝一夕也哉!由此言之,不特众人不知有王,王亦自为赘旒也。
  故信陵君可以为人臣植党之戒,魏王可以为人君失权之戒。《春秋》书葬原仲、翚帅师。嗟夫!圣人之为虑深矣!

    对照翻译:

      论者以窃符为信陵君之罪,余以为此未足以罪信陵也。
      评论者拿盗窃兵符一事做为信陵君的罪过,我认为凭这一点还够不上拿来责罪于信陵君的哩。
    夫强秦之暴亟矣,今悉兵以临赵,赵必亡。
    那强劲的秦国暴虐到极点了,如今把其所有的兵力来压于赵国,赵国肯定会灭亡。
    赵,魏之障也。
    赵国是魏国的屏障。
    赵亡,则魏且为之后。
    赵国亡了,那么魏国将要步其后尘;
    赵、魏,又楚、燕、齐诸国之障也,赵、魏亡,则楚、燕、齐诸国为之后。
    赵国与魏国,又是楚、燕、齐各国的屏障,赵、魏亡了,那么楚、燕、齐各国就得步其后尘了。
    天下之势,未有岌岌于此者也。
    天下的形势,再没有岌岌可危到像当时一样的了。
    故救赵者,亦以救魏;
    因此,救赵国,也就是用以救魏国;
    救一国者,亦以救六国也。
    救这一个国家,也就是用以救六个国家啊。
    窃魏之符以纾魏之患,借一国之师以分六国之灾,夫奚不可者?
    盗窃魏国的兵符来解脱魏国的祸患,借用一国的军队来分担六国的灾难,这有什么不可以的!
      然则信陵果无罪乎?
      那么信陵君真的没有罪过吗?
    曰:
    回答是:
    又不然也。
    这话又不对了。
    余所诛者,信陵君之心也。
    我所责备的,是信陵君的心啊!
      信陵一公子耳,魏固有王也。
      信陵君不过是一个王室公子罢了,魏国自有其君王的嘛。
    赵不请救于王,而谆谆焉请救于信陵,是赵知有信陵,不知有王也。
    赵国不请求于魏王,而不断地恳切求救于信陵君,这说明赵国只知道有信陵君,不知道还有个魏王呢。
    平原君以婚姻激信陵,而信陵亦自以婚姻之故,欲急救赵,是信陵知有婚姻,不知有王也。
    平原君用亲戚情分来激将信陵君,而信陵君也自己为了亲戚的原故,想急于救赵,这说明信陵君只知道有自己的亲戚,不知道还有个君王。
    其窃符也,非为魏也,非为六国也,为赵焉耳。
    他的盗窃兵符,不是为了魏国,不是为了六国,而是为了赵国才如此;
    非为赵也,为一平原君耳。
    其实也不是为了赵国,只是为了一个平原君罢了。
    使祸不在赵,而在他国,则虽撤魏之障,撤六国之障,信陵亦必不救。
    假使祸患不在赵国,而在其他国家,即使撤销了魏国的屏障,撤销了六国的屏障,信陵君也必然不会去救他的。
    使赵无平原,而平原亦非信陵之姻戚,虽赵亡,信陵亦必不救。
    假使赵国没有平原君,或者平原君不是信陵君的亲戚,纵然赵国亡了,信陵君也必然不会救他的。
    则是赵王与社稷之轻重,不能当一平原公子,而魏之兵甲所恃以固其社稷者,只以供信陵君一姻戚之用。
    这就是说赵王及其国家的轻重,不能比得上一个平原公子,而且魏国的军备原是依靠它来巩固自己的国家的,如今却拿来供信陵君的一个亲戚使用了。
    幸而战胜,可也,不幸战不胜,为虏于秦,是倾魏国数百年社稷以殉姻戚,吾不知信陵何以谢魏王也。
    幸而战胜了,还算是可以的,如果不幸而战不胜,做了秦国的俘虏,就是倾覆了魏国几百年来的国家命运来殉葬于自己的亲戚,如果这样,我不知道信陵君用什么来回答魏王呢?
      夫窃符之计,盖出于侯生,而如姬成之也。
      盗窃兵符的计谋,那是出自侯生,而由如姬来完成的。
    侯生教公子以窃符,如姬为公子窃符于王之卧内,是二人亦知有信陵,不知有王也。
    侯生教魏公子来盗窃兵符,如姬在魏王卧室里替魏公子盗窃兵符,是这两个人也只知道有信陵君,而不知道有魏王啊。
    余以为信陵之自为计,曷若以唇齿之势激谏于王,不听,则以其欲死秦师者而死于魏王之前,王必悟矣。
    我认为信陵君如果为自己打算,不如用赵、魏两国唇齿相依的形势,以激发、上谏魏王,如果不听,就用他本人的想为赵国而牺牲于秦国军中的心愿,而死在魏王面前,魏王也就必然会醒悟了。
    侯生为信陵计,曷若见魏王而说之救赵,不听,则以其欲死信陵君者而死于魏王之前,王亦必悟矣。
    侯生为信陵君打算,不如朝见魏王来劝说他救赵,如果不听,就以想为信陵君而死的心愿,死在魏王面前,魏王也必然醒悟了。
    如姬有意于报信陵,曷若乘王之隙而日夜劝之救,不听,则以其欲为公子死者而死于魏王之前,王亦必悟矣。
    如姬既有意于报答信陵君,不如乘魏王的空闲时,日日夜夜劝他救赵,如果不听从,就用想为公子而死的心愿,而死在魏王面前,魏王也必然醒悟了。
    如此,则信陵君不负魏,亦不负赵;
    这样做,就使信陵君不辜负魏国,也不辜负赵国;
    二人不负王,亦不负信陵君。
    侯生等二人不辜负魏王,也不辜负信陵君。
    何为计不出此?
    为什么不提出这种计划呢?
    信陵知有婚姻之赵,不知有王。
    信陵君只知道有做为亲戚的赵国,不知道有魏王;
    内则幸姬,外则邻国,贱则夷门野人,又皆知有公子,不知有王。
    里边则有宠幸的侍妾,外边则有邻国,低贱者则有像夷门监侯生等乡野之人,又是都只知道有个魏公子,却不知道还有位君王。
    则是魏仅有一孤王耳。
    这就是魏国仅仅有一个孤立的君王罢了。
      呜呼!
      啊!
    自世之衰,人皆习于背公死党之行而忘守节奉公之道,有重相而无威君,有私仇而无义愤,如秦人知有穰侯,不知有秦王,虞卿知有布衣之交,不知有赵王,盖君若赘旒久矣。
    自从世运衰败以来,人们都习惯于违背公益而甘心死于私党的行为,却忘掉了守节义而奉公的道理,于是就形成只有重要的宰相而没有具有权威的君王,只有私仇而没有义愤的局面,例如秦国人只知道有穰侯魏冉,而不知道有秦王,虞卿只知道贫贱时的老朋友,而不知道有赵王,这乃是君王好像旗子一样地被人把持着已经很久很久了。
    由此言之,信陵之罪,固不专系乎符之窃不窃也。
    由此说来,信陵君的罪过,原不在于兵符的盗窃与否。
    其为魏也,为六国也,纵窃符犹可。
    若是为了魏国,为了六国,纵然是盗窃兵符,还是可以的;
    其为赵也,为一亲戚也,纵求符于王,而公然得之,亦罪也。
    若是为了赵国,为了一个亲戚,纵然请求魏王,并且公然得到了它,也是有罪过的。
      虽然,魏王亦不得无罪也。
      虽是如此,魏王也不得以为是没有罪过的。
    兵符藏于卧内,信陵亦安得窃之?
    兵符既藏在卧室之内,信陵君怎么能盗窃了呢?
    信陵不忌魏王,而径请之如姬,其素窥魏王之疏也;
    信陵君不害怕魏王,而居然直接请托如姬,这是他平日已看到魏王的疏忽了。
    如姬不忌魏王,而敢于窃符,其素恃魏王之宠也。
    如姬不害怕魏王,而敢于盗窃兵符,这是她素来仗恃着魏王的宠爱。
    木朽而蛀生之矣。
    木头枯朽了,然后蛀虫就生出来了。
    古者人君持权于上,而内外莫敢不肃。
    古代的君王手握重权,而宫廷内外没有敢不肃敬的。
    则信陵安得树私交于赵?
    那么信陵君怎能建立私交于赵国呢?
    赵安得私请救于信陵?
    赵国怎能私下求救于信陵君呢?
    如姬安得衔信陵之恩?
    如姬怎能承受信陵君的恩惠呢?
    信陵安得卖恩于如姬?
    信陵君怎能施卖恩德于如姬呢?
    履霜之渐,岂一朝一夕也哉!
    《周易》的所谓“履霜,坚冰至”(踩着路上的寒霜,就意味着坚固的冰块将要出现了)的逐渐形成的道理,难道说“一朝一夕”就会突然发生的吗?
    由此言之,不特众人不知有王,王亦自为赘旒也。
    由此说来,不只是众人不知道有魏王,连魏王也自以为是个被把持着的旗子呢。
      故信陵君可以为人臣植党之戒,魏王可以为人君失权之戒。
      因此,信陵君可以做为人臣结党营私的鉴戒,魏王可以做为人君失权的鉴戒。
    《春秋》书葬原仲、翚帅师。
    从《春秋》的书写“葬原仲”和“翚帅师”的笔法来看。
    嗟夫!
    哦。
    圣人之为虑深矣!
    圣人考虑得是多么深远啊!

    注释:


    ①符:兵符,其形如虎,故又称“虎符”。古代将帅出征时,由国君和将帅各执兵符一半,以后国君想调动军队时,须将国君所执的一半送至将帅处,与将帅所执的一半吻合后方能接受命令。
    ②岌(jí)岌:极端危险。
    ③平原君:战国时赵惠文王之弟,名赵胜,曾任赵相,为战国四公子之一。其夫人为信陵君之姐。当秦兵围赵时,平原君曾多次派使者向信陵君求救,并以姻亲关系来打动其心。
    ④谢:在这里是“请罪”之意,与现代用法不同。
    ⑤侯生:侯赢,原为魏国国都夷门的守门人,后为信陵君家中门客。当平原君向信陵君求救时,他向信陵君提出窃符之计。
    ⑥曷若:何如,倘若。
    ⑦“如姬”句:如姬之父被人杀害,信陵君曾为之复仇,故如姬对信陵君深为感激。
    ⑧穰(ránɡ)侯:魏冉,秦昭襄王之舅父,曾任秦将军、相国,握有秦国军政大权。“穰侯”为其封号。⑨虞卿:赵孝成王时相国。他和魏国的魏齐曾为早年间的好友,其后魏齐遇难出奔,他为了帮助魏齐,竟弃官与之一起出走。赘旒(zhuì liú):旒,同“瘤”,多余的东西。
    履霜之渐:《易经·坤》:“履霜坚冰至。”说明行路时如踏到霜,则冰天雪地即将到来。
    葬原仲:原仲为陈国大夫,死后,其旧友季友(鲁国的公子)私自去陈国将其埋葬。孔子认为这是非礼的行动。翚(huī)帅师:鲁隐公时,宋、陈等国进攻郑国,宋国也要鲁国出兵,鲁隐公不同意,鲁大夫翚(即羽父)未得允许便帅师而去。孔子认为这是目无君主。
    参考资料:
           1、        关永礼.《古文观止·续古文观止鉴赏辞典》: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0                      

唐顺之相关作品
      论者以窃符为信陵君之罪,余以为此未足以罪信陵也。夫强秦之暴亟矣,今悉兵以临...
    正怜火树斗春妍,忽见清辉映夜阑。 出海蛟珠犹带水,满堂罗袖欲生寒。 烛花不碍空...
    打印版文档下载
您一定感兴趣的合集(推荐)
唐顺之(明代)
暂无
信陵君救赵论图片
凯发app平台官网 www.cngwzj.com icp备案: 
古文投稿凯发app平台官网的联系方式 邮箱:cngwzj@foxmail.com 本站非赢利组织,为个人网站,所有内容仅供学习和交流,如无意间侵权,请联系告知,立马删除。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