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发app平台官网 访问手机版

《亲政篇》的原文打印版、对照翻译(王鏊)-凯发app平台官网

《亲政篇》由王鏊创作

原文:

亲政篇

明代-王鏊

  《易》之《泰》:“上下交而其志同。”其《否》曰:“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盖上之情达于下,下之情达于上,上下一体,所以为“泰”。下之情壅阏而不得上闻,上下间隔,虽有国而无国矣,所以为“否”也。
  交则泰,不交则否,自古皆然,而不交之弊,未有如近世之甚者。君臣相见,止于视朝数刻;上下之间,章奏批答相关接,刑名法度相维持而已。非独沿袭故事,亦其地势使然。何也?国家常朝于奉天门,未尝一日废,可谓勤矣。然堂陛悬绝,威仪赫奕,御史纠仪,鸿胪举不如法,通政司引奏,上特视之,谢恩见辞,湍湍而退,上何尝治一事,下何尝进一言哉?此无他,地势悬绝,所谓堂上远于万里,虽欲言无由言也。
  愚以为欲上下之交,莫若复古内朝之法。盖周之时有三朝:库门之外为正朝,询谋大臣在焉;路门之外为治朝,日视朝在焉;路门之内为内朝,亦曰燕朝。《玉藻》云:“君日出而视朝,退视路寝听政。”盖视朝而见群臣,所以正上下之分;听政而视路寝,所以通远近之情。汉制: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唐皇城之北南三门曰承天,元正、冬至受万国之朝贡,则御焉,盖古之外朝也。其北曰太极门,其西曰太极殿,朔、望则坐而视朝,盖古之正朝也。又北曰两仪殿,常日听朝而视事,盖古之内朝也。宋时常朝则文德殿,五日一起居则垂拱殿,正旦、冬至、圣节称贺则大庆殿,赐宴则紫宸殿或集英殿,试进士则崇政殿。侍从以下,五日一员上殿,谓之轮对,则必入陈时政利害。内殿引见,亦或赐坐,或免穿靴,盖亦有三朝之遗意焉。盖天有三垣,天子象之。正朝,象太极也;外朝,象天市也;内朝,象紫微也。自古然矣。
  国朝圣节、冬至、正旦大朝则会奉天殿,即古之正朝也。常日则奉天门,即古之外朝也。而内朝独缺。然非缺也,华盖、谨身、武英等殿,岂非内朝之遗制乎?洪武中如宋濂、刘基,永乐以来如杨士奇、杨荣等,日侍左右,大臣蹇义、夏元吉等,常奏对便殿。于斯时也,岂有壅隔之患哉?今内朝未复,临御常朝之后,人臣无复进见,三殿高閟,鲜或窥焉。故上下之情,壅而不通;天下之弊,由是而积。孝宗晚年,深感有慨于斯,屡召大臣于便殿,讲论天下事。方将有为,而民之无禄,不及睹至治之美,天下至今以为恨矣。
  惟陛下远法圣祖,近法孝宗,尽铲近世壅隔之弊。常朝之外,即文华、武英二殿,仿古内朝之意,大臣三日或五日一次起居,侍从、台谏各一员上殿轮对;诸司有事咨决,上据所见决之,有难决者,与大臣面议之;不时引见群臣,凡谢恩辞见之类,皆得上殿陈奏。虚心而问之,和颜色而道之,如此,人人得以自尽。陛下虽身居九重,而天下之事灿然毕陈于前。外朝所以正上下之分,内朝所以通远近之情。如此,岂有近时壅隔之弊哉?唐、虞之时,明目达聪,嘉言罔伏,野无遗贤,亦不过是而已。

    对照翻译:

      《易》之《泰》:“
      《易经》中的《泰》卦说:“
    上下交而其志同。”
    上下交好通气,他们的志意就和同。”
    其《否》曰:“
    那《否》卦说:“
    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
    上下阴隔,国家就要灭亡。”
    盖上之情达于下,下之情达于上,上下一体,所以为“泰”。
    因为上面的意图能够通到下面,下面的意见能够传到上面,上下成为一个整体,所以叫做“泰”。
    下之情壅阏而不得上闻,上下间隔,虽有国而无国矣,所以为“否”也。
    如果下面的意见被阻塞,不能传到上面,上下之间有隔膜,虽然名义上有国家,裨上却没有国家,所以叫做“否”。
      交则泰,不交则否,自古皆然,而不交之弊,未有如近世之甚者。
      上下通气就泰,上下阻隔就否,自古以来都是这样,但上下不通气的弊病,没有象近代这样厉害的了。
    君臣相见,止于视朝数刻;
    君臣互相见面,只在皇上临朝的短时间内。
    上下之间,章奏批答相关接,刑名法度相维持而已。
    上下之间,只不过靠奏章、批答互相关联,用名分、法度彼此维持罢了。
    非独沿袭故事,亦其地势使然。
    这不单是遵循老规矩,也是地位权势使他们这样。
    何也?
    为什么呢?
    国家常朝于奉天门,未尝一日废,可谓勤矣。
    皇上常常在奉天门上朝,没有一天间断,可说是勤于政事了;
    然堂陛悬绝,威仪赫奕,御史纠仪,鸿胪举不如法,通政司引奏,上特视之,谢恩见辞,湍湍而退,上何尝治一事,下何尝进一言哉?
    但是朝堂和台阶相距很远,皇帝的威仪显耀盛大,御史纠察朝见的礼仪,鸿胪检举不合规矩的行动,通政使代为呈上奏章,皇上只是随意看看,臣子就谢恩拜辞,心神不安地退了下来,皇上何尝处理过一件事,臣子又何尝说过一句话呢!
    此无他,地势悬绝,所谓堂上远于万里,虽欲言无由言也。
    这没有其他原因,地位权势悬殊,所谓有天子堂上比万天还远,虽然想进言,却无从说起啊。
      愚以为欲上下之交,莫若复古内朝之法。
      我认为要做到上下通气,不如恢复古代内朝的制度。
    盖周之时有三朝:
    周代的时候有三种朝见的方式:
    库门之外为正朝,询谋大臣在焉;
    库门的外面是正朝,顾问大臣守候在这里;
    路门之外为治朝,日视朝在焉;
    路门的外面是治朝,皇上每天在这里受百官朝见;
    路门之内为内朝,亦曰燕朝。
    路门的里面是内朝,也叫燕朝。
    《玉藻》云:“
    《礼记·玉藻》上说:“
    君日出而视朝,退视路寝听政。”
    君主在太阳出来的时候去上朝,退下来到路寝处理政事。”
    盖视朝而见群臣,所以正上下之分;
    上朝接见群臣,是用来端正上下的名分;
    听政而视路寝,所以通远近之情。
    处理政事却到路寝,是用来疏通远近的意见。
    汉制:
    汉朝的制度:
    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
    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散骑,诸吏是中朝,丞相以下到六百石的官员,是外朝。
    唐皇城之北南三门曰承天,元正、冬至受万国之朝贡,则御焉,盖古之外朝也。
    唐代皇城北面靠南的第三门,叫承天门,元旦和冬至节,接受各国的朝贺过贡皇上才来到这里,原来就是古代的外朝呢。
    其北曰太极门,其西曰太极殿,朔、望则坐而视朝,盖古之正朝也。
    它的北面叫太极门,它的西面叫太极殿,每月的初一和十五,皇上就坐在这里受建群臣朝见,原来就是古代的正朝呢。
    又北曰两仪殿,常日听朝而视事,盖古之内朝也。
    再北面叫做两仪殿,平日在这里上朝和处理政务,原来就是古代的内朝呢。
    宋时常朝则文德殿,五日一起居则垂拱殿,正旦、冬至、圣节称贺则大庆殿,赐宴则紫宸殿或集英殿,试进士则崇政殿。
    宋朝时候,平时朝见在文德殿,五天一问皇上的起居,在垂拱殿,元旦、冬至、皇上的生日,祝颂、受贺在大庆殿,赐宴在紫宸殿或者集英殿,面试进士在崇政殿。
    侍从以下,五日一员上殿,谓之轮对,则必入陈时政利害。
    自侍从官以下,每五天由一名官司员上殿,叫做轮班奏对,他必须进来陈说当政治得失;
    内殿引见,亦或赐坐,或免穿靴,盖亦有三朝之遗意焉。
    在内殿引见,也有时赐坐,有时免穿靴子,这大概还保留有三朝的意思呢。
    盖天有三垣,天子象之。
    因为上天有三垣,天子就仿效它:
    正朝,象太极也;
    正朝,仿效太极;
    外朝,象天市也;
    外朝,仿效天市。
    内朝,象紫微也。
    内朝,仿效紫微。
    自古然矣。
    自古以来就是这样的。
      国朝圣节、冬至、正旦大朝则会奉天殿,即古之正朝也。
      本朝皇帝生日、元旦、冬至的大朝会,在奉天殿,便是古代的正朝呢;
    常日则奉天门,即古之外朝也。
    平日就在奉天门,便是古代的外朝呢;
    而内朝独缺。
    可是单缺内朝。
    然非缺也,华盖、谨身、武英等殿,岂非内朝之遗制乎?
    然而并不是缺少,华盖、谨身、武英等殿,难道不是遗留下来的内朝制度么?
    洪武中如宋濂、刘基,永乐以来如杨士奇、杨荣等,日侍左右,大臣蹇义、夏元吉等,常奏对便殿。
    洪武年间,象宋濂、刘基,永乐以来,象杨士奇、杨荣等,每天侍奉在皇帝身旁,大臣蹇义、夏元吉等,经常在便殿奏对。
    于斯时也,岂有壅隔之患哉?
    在这个时候,哪里有阻隔的忧患呢?
    今内朝未复,临御常朝之后,人臣无复进见,三殿高閟,鲜或窥焉。
    现在内朝制度没有恢复,皇上临驾常朝以后,臣子不能再进来朝见,三殿的门高高地关闭着,很少有人能够看见。
    故上下之情,壅而不通;
    所以上下的意见阻塞不通;
    天下之弊,由是而积。
    天下的弊病,因此积累起来。
    孝宗晚年,深感有慨于斯,屡召大臣于便殿,讲论天下事。
    孝宗晚年,在之方面深有感慨,他屡次在便殿召见大臣,谈论天下的事情。
    方将有为,而民之无禄,不及睹至治之美,天下至今以为恨矣。
    正要有所作为他便去世了,百姓没有福气,不能看到太平盛世的美事,直到现在,天下的人都认为是一件恨事。
      惟陛下远法圣祖,近法孝宗,尽铲近世壅隔之弊。
      希望皇上远的效法圣祖,近的学习孝宗,完全铲除近代的阻塞隔膜的弊病。
    常朝之外,即文华、武英二殿,仿古内朝之意,大臣三日或五日一次起居,侍从、台谏各一员上殿轮对;
    常朝以外,就到文华、武英两殿,仿效古代内朝的意思,大臣每隔三天或五天,进来问一次起居,侍从官司和御史,各选一员上殿来轮流回答咨询;
    诸司有事咨决,上据所见决之,有难决者,与大臣面议之;
    各部门有事请求决断,皇上根据自己的看法决断它,有不容易决断的,就和大臣当面讨论解决。
    不时引见群臣,凡谢恩辞见之类,皆得上殿陈奏。
    不时地引见群臣,凡是谢恩、辞行这类情况,群臣都可以上殿陈奏。
    虚心而问之,和颜色而道之,如此,人人得以自尽。
    皇上虚心地问他,和颜悦色地开导他,象这样,人人都能够毫无保留地说出自己的意见;
    陛下虽身居九重,而天下之事灿然毕陈于前。
    皇上虽然深居皇宫,可是天下的事情却全都清清楚楚地摆在眼前。
    外朝所以正上下之分,内朝所以通远近之情。
    外朝用来端正上下的名分,内朝用来沟通远后的意见。
    如此,岂有近时壅隔之弊哉?
    像这样,哪里会有近代的阻塞隔膜的弊病呢?
    唐、虞之时,明目达聪,嘉言罔伏,野无遗贤,亦不过是而已。
    唐尧、虞瞬的时候,耳聪目明,好的言论没有被埋没,民间没有遗漏的贤人,也不过是这样罢了。

    注释:


    ①王鏊:字济之,吴县(今江苏)人,历侍讲学士。正德中,累官进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
    ②《易》:即《易经》。《泰》:《易经》六十四卦之一。上,指君,下,指臣。意思是说君臣交好通气,就能志同意合。
                 

王鏊相关作品
      《易》之《泰》:“上下交而其志同。”其《否》曰:“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盖...
    打印版文档下载
您一定感兴趣的合集(推荐)
王鏊(明代)
暂无
亲政篇图片
凯发app平台官网 www.cngwzj.com icp备案: 
古文投稿凯发app平台官网的联系方式 邮箱:cngwzj@foxmail.com 本站非赢利组织,为个人网站,所有内容仅供学习和交流,如无意间侵权,请联系告知,立马删除。
网站地图